3月3日,第五屆全國彩鋼機械研討會剛剛在廈門落幕。彩鋼機械是鋼結構的配套延伸產業,在這個領域,廈門已成為國內的生產重鎮。記者在延伸調查中還發現,以新長誠鋼構、大城鋼構、星源重裝等企業為代表,廈門在建筑鋼結構領域也已形成配套的產業鏈,從生產規模、設計理念、發展思路上都有全新突破和獨特運用,并呈蓬勃發展態勢。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大型公共建筑、工業廠房、石化設備、電廠設備等項目的應用上,已經頻頻閃現廈門鋼結構企業的身影。此外,廈門市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應用方面,推廣力度較大,成效頗豐。
隨著國家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加上鋼結構住宅部份技術瓶頸不斷被突破,鋼結構裝配式建筑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闊,建筑鋼結構已迎來產業發展的春天。
天然優勢疊加
經典建筑涌現
在廈門市建設局巡視員、副局長林樹枝博士看來,鋼結構在建筑領域具有天然的優勢。
作為2008年廈門市援川房屋應急評估專家組組長的林樹枝,很動情地回憶起援川抗震救災時的一個細節,“那時大震剛過,余震不斷,大家傳統印象中,為安全起見,安置疏散人群應該選擇到室外空闊的地方,但那時我們的選擇之一,反而是綿陽市九州體育館這樣的場館,原因只有一個,綿陽市九州體育館是鋼結構建筑,專家評定認為,其抗震等級高、抗震能力強,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關于鋼結構的好處,另一個讓林樹枝印象深刻的案例是位于廈門輪渡的一棟超高層辦公建筑“廈門財富中心”,全鋼結構建筑,地下5層,地上39層,建筑總高度192米。因為采用鋼結構,這棟廈門鷺江道一帶的標志性建筑整整節省了2年的工期,可提前產生2個億元以上的租金效益,并節省了近1個億元的建造財務成本,因而成為目前廈門鋼結構建筑的建造經典。
事實上,近年來廈門的公共建筑項目,采用鋼結構的大廈持續問世,鷺江道339米高的“廈門國際中心”、世茂海峽大廈“雙子塔”項目、位于海滄的廈門中心大廈、建發國際大廈、海峽明珠、廈門機場T4航站樓、杏林灣營運中心、廈門立信廣場;住宅項目的典型代表則有,全國最高的全鋼結構住宅大樓帝景苑,5棟62層258米超高建筑;此外,目前仍在建的英藍國際金融中心,總建筑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整體上,廈門建筑鋼結構產業發展勢頭很好,應用項目逐年增多。
林樹枝說,除了抗震、綠色、節能環保外,鋼結構建筑整體性好、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提高使用空間,且構件加工精度高、安裝尺寸精準,如果建筑方案追求大膽創意和獨特造型,結構體系更是非鋼結構莫屬。因此,在廈門這樣的土地稀缺城市,特別適宜推廣超高層鋼結構建筑。
產業發展活躍
市場前景可期
“我們的最大產能是25萬噸,去年我們交貨的鋼結構達到22萬噸,接近滿負荷生產,而今年,這一最大產能目標隨著訂單不斷飛來,將極可能成為現實”,在集美杏林工廠內不斷奔忙的廈門新長誠鋼構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蘭日進這樣對記者表示。
新長誠鋼構工廠生產實景
實際上,這家總部位于廈門的鋼構企業,在工業廠房輕鋼結構領域多年來業績表現優異,尤其在海外石化煉油這個細分領域的設備鋼結構制造已經做到國內甚至世界領先。
蘭日進說,“去年,我們海外出口的鋼結構成品達3萬噸,產品遠走中東、東南亞、南美等國家”,新長誠在廈門、漳州、南充、越南擁有四個生產基地,總占地1600畝,已建成投產的廠房總面積30萬平方米,員工總數超過2000人,擁有多條全新進口的鋼結構加工生產線。
在廈門中心大廈(原廈門東南航運中心)大樓的建設中,該公司的表現最為外人所稱道,該大廈建筑造型復雜,鋼結構構件種類繁多,異形及弧形構件多,節點構造及放樣非常麻煩,鋼板厚,對品質要求高,制作及焊接難度大,無論是鋼構件制作還是現場安裝都比普通的高層建筑鋼結構具有更高的難度,而新長誠直面挑戰,克服重重困難,順利完成了建設任務。
闊步走出國門迎接全球挑戰的廈門鋼構企業不止一家,總部工廠在泰國的大城鋼結構(廈門)有限公司,年產量為7萬噸鋼結構。
公司廠務部負責人胡樹玲表示,廈門工廠主要生產裝配式鋼結構,產品用于大樓,橋梁,石化,電廠等,擁有國內建筑企業鋼結構一級資質證書、日本全鐵評H級JSAO Class H證書、美國ASC資質證書、日本AW JIS焊接協會頒發的焊接證書。
大城鋼構生產車間一角
國際化背景頗為濃厚的這家廈門企業,早已將觸角延伸到大量的海外工程,其中包括:德國、澳洲、非洲、東南亞等國電廠設備的工程,自2009年取得日本JIS H級證書后,企業積極與日本鹿島建設、大林組建設、清水建設、新日鐵、JFE等建筑公司合作,品質取得日本建筑行業廣泛認可。而其國內工程領域主要集中在輕鋼廠房和高層建筑,主要包括銀鷺集團全國各地的廠房,高層建筑有海滄廈門中心F棟32層寫字樓、深圳平安大廈頂部連廊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日本 、澳大利亞等國家,輕鋼結構建筑體系早已用于住宅建筑上百年,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成為歐美鄉村流行的主要建房方式。林樹枝說,除了抗震外,輕鋼結構綠色環保,品質優良,抗震性能優,保溫隔熱好,最重要的是解決了人工成本太貴等問題。
因此,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經驗,在鄉鎮和農村積極推廣集設計、制作、安裝、裝修、整體廚衛為一體的輕鋼結構和木結構等抗震性能優良的住宅結構體系,可助推我國量大面廣的美麗鄉村建設。
記者了解到,目前福建省有二十多家鋼結構生產企業,實踐經驗日趨豐富,可以說,推廣應用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已成為行業內共識,前景值得期待。
突破技術瓶頸
變革傳統模式
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盡管鋼結構在公建領域以及高層高端住宅領域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但在普通住宅領域的應用速度卻不快,原因何在?
對此,林樹枝博士表示,盡管鋼結構住宅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但在鋼結構與外圍護系統、管線設備系統、內裝系統等的匹配方面目前仍有較多問題需要解決。他認為,難以在國內迅速推廣,主要問題是外圍護系統、管線設備系統、內裝系統等沒有統一的規范、標準,企業自主研發的鋼結構住宅標準體系也各不相同,因此,統一規范、標準很有必要。
我國是產鋼大國,但不是鋼結構應用強國。建筑鋼結構用材占全國鋼材總產量不足6%,與發達國家占50-60%的比重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說,鋼結構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這一行業發展,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大力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推廣智能和裝配式建筑,大力發展裝配式鋼結構;2017年《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要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積極發展鋼結構、現代木結構體系,完善相關政策。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國內鋼結構研發投入逐年增加,鋼結構應用的關鍵技術難題不斷被攻克,國內多家設計研究機構、鋼結構制造企業在解決鋼結構住宅應用瓶頸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逐步為高層鋼結構住宅的大面積推廣應用掃清了障礙。
毫無疑問,在工廠進行標準化制作,在施工現場快速拼裝,建造過程無噪音,無大氣污染,無污水排放,明顯改善施工環境,大大提高作業功效,顯著縮短施工周期,這是對傳統建造模式的重大變革。
建筑鋼結構,業已迎來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春天。